本年上半年,咱們村里50畝地用作了探究‘同享水稻’栽培形式試點,村里的撂荒地不僅完成了復耕,還增加了村團體經濟收入。”陽江市陽東區紅豐鎮麻汕村黨委書記謝紹爭說,在紅豐鎮黨委和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撐下,麻汕村成了“個吃螃蟹”的村子,先探究發展同享經濟,推進村團體經濟增收。
地處漠陽江邊的紅豐鎮土地多肥沃,具有較好的灌溉條件,但間隔市區較近等區位因素也讓紅豐鎮的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長時間外流,導致鄉村土地無人播種,成了當之無愧的“熟睡資源”。
“大片肥力較好的土地多已經過流通給栽培大戶,但一些相對未成規劃的‘瘦田’卻難免不被剩余。”駐紅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楊坤鋼提到。擱置浪費了土地資源,若依照傳統小農經營形式栽培耕地則不僅效益欠安,而且農人積極性也不高。
據此,紅豐鎮黨委和駐紅豐鎮工作隊積極謀劃,結合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和壯大村團體經濟的要求,立異提出“同享水稻”形式,并決議先在麻汕村試點,喚醒“熟睡資源”,讓資源變財物,促進村團體經濟增收。
眼下,麻汕村50畝“同享水稻”試點農田已經完成了前期的翻地覆土蓋肥等工作,“這幾天正在抓住完成育秧。”駐紅豐鎮工作隊介紹道,“水稻同享”形式要經過村經聯社收回村中不連片的撂荒地、擱置地,再劃分紅一畝一畝的塊狀稻田,依照必定本錢對外招領,并由村經聯社進行日常辦理和播種。
“該形式既讓招領人(同享人)獲得了一塊歸于自己播種的地步,也讓村民經過土地流通增加了收入,村團體經過參加辦理增加了團體收入,完成了三方共贏。”駐紅豐鎮工作隊說,以本年春季水稻栽培為例,依照土地本錢、種子、配料、人工、辦理費等要素進行核算,每畝本錢約為820元。而“同享水稻”估計畝產380公斤,依照市價4元/公斤稻谷來測算,同享人可獲得投資純收入約700元/畝。
值得一提的說,為推進“同享水稻”形式落地落實,支撐村團體經濟發展形式試點工作,紅豐鎮黨委書記、鎮長先帶頭各招領了3畝水稻,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也發揮組團單位優勢招領了20畝,鎮干部職工也積極參加,一共招領了50畝。“經過這一形式,麻汕村估計本年可增加約1萬元村團體收入。”
駐紅豐鎮幫扶工作隊表示,“同享水稻”形式現在還處于試點階段,他們將密切重視試點成效,協調鎮農辦、種養大戶和科技特派員團隊等力氣進行技術支撐,并不斷總結經驗,當令進行推行。接下來,他們還將持續優化“同享水稻”的收入分配形式,引導原建檔立卡脫貧戶積極參加,努力完成村團體、同享人、村民等多方共贏。